
營養師健康防疫懶人包
作者:Cofit 廖容綺營養師 原文取自:https://events.cofit.me/cofitme/19648
根據美國心理學協會(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)2019 調查,高達40%的人藉由吃來紓壓。「每小時都在吃東西」、「沒事就網購零食」、「只剩吃能排解壓力」,你也是嗎?
隨著疫情升溫,停班停課、在家上班,週末不能出門小酌一杯、看個電影、跟朋友聚聚,甚至還要煮三餐?!
2020 年大約就有 9 億人都宅在家裡,最近台灣也有非常多人開始居家工作、為了防疫足不出戶。比起美國,台灣地狹人稠,長時間待在家會有什麼問題嗎?
長時間在家,作息容易混亂、三餐不定時,休閒娛樂就是躺著追劇再配外送的鹽酥雞、珍奶。而且缺乏社交,壓力只能跟食物說…想不胖也難啊!
但到底為什麼一直宅在家會無法控制食慾呢?



除了因為冰箱和零食就在附近,美國 飲食失調 治療師 Kimberly Hershenson 說:「疫情期間,大家會更常以吃來穩定焦慮情緒、排遣寂寞無聊,進食頻率及總量都增加,營養價值不高但熱量高的食物攝取也增加,這就是所謂的 情緒性進食(Emotional Eating)。」

抗憂鬱飲食四大重點: 1.攝取足量優質蛋白質(豆魚蛋肉類、乳品類):可攝取足量色胺酸,提供血清素合成原料
2.粗糙碳水化合物(全榖雜糧類):雜糧提供碳水化合物,是血清素原料之一
3.足量蔬菜+適量水果:纖維質培養穩定腸道好菌,提供維生素、礦物質幫助身體代謝
4.好油脂(深海魚類、堅果、酪梨、橄欖油):抗發炎幫助血清素在體內順利運作

四種加重憂鬱的食物:
精緻甜食:
容易導致血糖快速飆升,情緒起伏,且消化時耗費大量維生素。若靠精緻甜食緩解情緒,容易上癮,且會引發慢性發炎反應、長期情緒不穩定
---
高油食物:
過多的飽和脂肪酸,會讓內分泌失調,甚至會因肥胖產生慢性發炎反應,影響大腦功能
---
酒精:
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功能,可能加重抑鬱、思考延遲等症狀,酒精代謝過持亦會耗費體內維生素。
---
咖啡因:
容易干擾睡眠,導致情緒短暫亢奮。睡眠與憂鬱狀況有直接的因果關聯。